在第一篇文章里,提倡了#非必要不社交#,这个社交不只是狭义的和朋友、商业伙伴的线下交流,是指广义的一切人与人的线下交流行为。 第二篇文章里,提出了病毒战役的三次传播阶段,从海鲜市场,到离开武汉攻入其他省份,再到当下的各市级和社区的传播。 其实,至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个核心观点,“自我隔离”,因为这是传染病,潜伏期长达14天。 本不想再继续写什么,想着自我隔离到底是靠个人的自觉,但忧心忡忡社区/家庭传播可能会爆发,这次,想把社区/家庭传播单独划分出来,称为四次传播。 在病毒眼里,不存在什么爸爸妈妈、老公老婆、孩子长辈,它的眼里只有肉体。能动的肉体是他的交通工具,行动快的肉体是它的高铁,行动慢的肉体是他的自行车。但他怎么从高铁切换到自行车,就是唾沫以及其他不知道的传播方式。唾沫是他的门票,行走的人是他的车轮。 它不会因为这个人是爸爸,它就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这个人是妈妈,就绕道而行。所以,我们不应该根据身份的亲密关系,而降低对病毒携带的警惕与怀疑。 你惧怕靠近陌生人,为什么却完全不担心你的老公?目前,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病毒对任何肉体有不传染的可能。我一个人待在屋里,自我隔离了六天,但也不知道怎么的,咽喉不舒服,我已经尽自己万分能力去保护自己,但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咽喉不舒服。而我们大家,又凭什么去相信身边的人就不存在潜伏期。 自我隔离,就是你自己与所有人的隔离,而不是你与家人亲人们同陌生人的隔离。我亲人对她的家人们完全信任,我不知道哪里来的依据。我昨天穿越烽火线,为了更好的自我隔离,从上海出租房回到了常州家里,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有室友的进进出出的危险。爸爸让我去舅舅家吃饭,拜见外婆,但我拒绝了,我不怕他们有没有病毒,我也怕自己一路万一染上病毒了呢。 接下来几天,我也不会和爸爸说什么话,就是戴上口罩,在自己的卧室里,开着窗户,吃着零食,看大明风华,刷刷新闻,发发朋友圈,猛喝热水,积极代谢。 我昨天也质疑了自己,有必要这么严密吗? 今天六点,被窗户的炮声惊醒,打开新闻满目的灾情报道,嗯,非常有必要。 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分忧。 现在市级病例越来越多,祈祷着,接下来,不要渗透到哪个小区,哪个家庭的集体性病例。总之,每一个人,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做好自我隔离,且多喝热水多排尿,最容易的强身健体之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