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门县疫情防控热线电话,平时接线最多的是咨询和投诉,最近则有一些反常,有8名曾集中隔离的市民不约而同打来电话,言语真切朴实,都是要感谢一位只知姓名、不知相貌的女医生。 这位女医生,就是三门县三特渔村医学观察留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林美虾。 她面对疫情,在“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主动请缨,奔赴战场,逆流搏击,担负起全县首个医学观察留置点临时支部书记、负责人一职,在封闭的环境里,组建临时支部,带领党员干部,与隔离对象捆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更用自己的专业细腻、关心关爱撑起了一个“温馨之家”。如今,一批批隔离对象都已安康出来,她却选择继续坚守,要做最后那个离去的人。 “我也是个弱女子,也会害怕,担心被感染、被隔离,但我是党员,有需要时,我不上,谁上!”林美虾在这次疫情前,以一名20年老党员的身份,无我投入,真正展示了一名“白衣战士”的大美。 小女子大担当 她天天重复着那一天那一夜1月25日(正月初一)下午3点半,林美虾接到局里电话,要县妇计中心选派3名干部进驻三特渔村留置点,5点前上报。面对未知风险,林美虾没有丝毫犹疑,脱口而出报了自己,20分钟内,郑丽军、林小坚两名同事也主动请缨加入。 这注定是一场 和时间赛跑的比赛 当晚6点,林美虾吃过简餐,就赶往县疾控中心培训,之后,马不停蹄来到留置点,熟悉环境,了解配套情况,模拟检查照护流程。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她就接到通知,5名隔离对象即将送达。往年这时正是和父母团圆的时间,而现在则要忙碌迎接的各项准备工作。面对此前一无所知的疫情,作为全县首个集中留置点,意味着对象均为密切接触者,患病概率最高、风险最大,交叉感染也最易发生,对任何人都是巨大挑战,林美虾当晚就遭遇了一次“险情”。 晚上11点,5名隔离对象送达,林美虾和同事马上着手检查,此时离接受任务不过几小时,实在谈不上有多少专业储备和防范。当一名原本正常的对象,被测出体温38.1度时,即便有多年医护经验的林美虾也惊出一身冷汗,恐惧瞬时而生,虽妥当处置,但可能被感染的心理压力却也在此后长期萦绕所有人。那是林美虾工作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真正的恐惧。 等安置好隔离对象,再对住所进行清理,入睡已凌晨3点,林美虾只小憩一会就起床,就开始翻阅、梳理隔离照护的规范流程、注意事项,把可能出现的疏漏都过一遍,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实在太有限。 早上6点,考虑到农村百姓有早起就餐的习惯,留置点又未配备食堂,林美虾专门致电指挥部协调,由县政府食堂紧急送来早餐。餐后,林美虾穿上防护服,开始逐个量体温,了解身体状况,建立个人档案,开展心理疏导,同时根据防护对象个体需求调整饭菜,尽量满足各类需求……从陌生开始,到逐步适应,再到优化调整,此后日子里,林美虾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断积累着经验,也努力探索着减少风险的办法。 作为全县首个集中留置点的负责人,她充分认识到,必须站在全县角度思考,承担起为其他留置点提供规范指南的责任,而每天的具体实践就是最好的范本。为此,她紧抓休息时间,细细复盘梳理,帮助县防控指挥部设计出具有很强实操性的《三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医学观察留置点管理指南》,为全县后设的4处留置点的医护、后勤等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引。 也正是有了她在前面的铺路探索,为后来者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房相隔心相连 她把隔离点建成了家越危险的地方,越需要“家”的温暖。留置点几十号人,同处一楼,几乎与世隔绝,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家,如何让这个“家庭”既安全又温馨,“家长”林美虾又在细细思索。 “我来那晚,不善表达的丈夫默默陪着下楼,儿子拎着一袋精选的水果跟在其后,直到我乘坐的汽车消失,父子俩才上楼,那瞬间我特想哭,有几分感动,更有种生离死别的味道。”林美虾告诉记者,自己有个很温暖的家,也就特希望能在这里重塑这样的氛围,但温暖的前提是保障安全。 图为林美虾在消杀隔离区域 “规范、严谨、专业、细致、温馨”这十字是林美虾给自己定的规矩,也是为了尽可能压缩安全风险,固执的甚至连领导也不给面子。前些天,省督导组到留置点看望她,双方相距五六米远时,林美虾就“叫停”督导组,在她看来这里是留置点,她可能是“传染源”,保持距离,可以让对方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让督导组备受感动。 留置点共3层,二层三层40个房间为隔离对象住处,彼此相隔,封闭不出,隔离对象从年节氛围转入冷清单间,从家人团圆变成咫尺隔离,还面临可能痛失亲友和交叉感染的双重恐惧,心理起伏大,甚至有抵触厌世情绪。作为“家长”,林美虾总是第一时间介入开导,关心关爱,送上“心理处方”,不似亲人胜亲人。 “那天我为一名妇女送完饭,刚还好好的她突然撕心裂肺地哭,因为有位家人被确诊,一位家人被认定疑似,那种亲人生死未卜的痛苦感,你站在边上,也会感觉到很难受,就会想着怎样去宽慰她、帮助她。”林美虾站在她的住处门外,足足宽慰了半小时。 图为林美虾为隔离对象送餐做准备 她也总是千方百计满足隔离对象需要,把事情想在先、做在前。每天隔离对象的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