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员工篇:

居家隔离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仲漩李英武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为阻断疫情传播,年春节假期史无前例地一再延期,居家隔离远程办公成为很多民众的新常态。个体作为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的载体,需要时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其中社会性的沟通最为重要,它是个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试验。被试戴着特制的眼镜(剥夺视觉)、戴着袖套和手套(剥夺触觉)、房间隔音(剥夺听觉),每天躺着,还有20美元的报酬。刚开始,被试很高兴,终于有机会什么也不干躺着还可以赚钱。结果仅仅过了三天,被试的身心就出现严重不适应,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涣散、甚至出现幻觉,最终不得不停止试验。居家隔离的个体虽不至于面对这么极端的状态,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打发时间,以免产生孤独感、变得焦虑、烦躁、甚至抑郁。

独居者的心理保健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生的情感和意义,成功和失败,幸福与痛苦,都与人际关系密切关联。没有了人际关系带来的情感体验,人的心灵将是一片空虚,一片苍白,一片死寂。不论是谁,都不能没有人际关系。独居者的自我心理保健首先需要确保一定的人际沟通,其次不论是自主学习、自我对话还是坚持运动都可以作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素材。

第一,“身”虽隔离,“心”在一起。利用各种沟通方式交换信息、建立与维持相互关系。数据显示,现代社会每个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少则3个小时,多则超过10个小时。可见,隔离期的人们,特别是独居的人最频繁做的事就是刷手机、看视频。网络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爱奇艺、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大幅增长。然而,长期看刷手机,不仅有损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沟通中建立并维系社交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各种关系。经常与父母、家人打电话,互相嘱咐几句,与朋友聊天,排遣寂寞,甚至还可以参加声音和图像兼具的视频聚会;不与外界联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绘画、音乐、摄影作品、赏析电影、阅读名著等方式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甚至受到作品本身的启发,我们可能延伸出很多作品中没有的感悟和想法。在此沟通的过程中,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削弱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单调乏味的居家隔离期多姿多彩。

第二,停工不停学,隔离期正是学习好时机。复工一延再延,假期变长,隔离在家有大量的时间。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年,还在剑桥读书的牛顿回到家乡躲避瘟疫,利用这段时间,他在家中继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在躲避瘟疫、自我隔离的日子里,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惊恐失措,牛顿却完成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为推动人类历史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短暂的恐慌、焦虑之后,生活还是要归于平静和常态化。劳逸结合,适当的学习、娱乐和休息相结合,有助于化解危机。一旦我们认识到无论外借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获得学习和成长机会。

隔离在家学些什么?选项很多。我们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完成一些可以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的小任务,如书法、手绘、编织、手工、美食等,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做一些自己热爱但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一位青岛年轻人提供的一组照片登上国外媒体的头条,用一颗颗瓜子摆出各种复杂而精美的平面或立体造型,不仅自娱自乐,还分享给大众同乐;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或手机APP,订阅各类专业相关学习资料,收看网络付费的或公益的课程,阅读之前购买的或借来的,只翻看了前几页,甚至还没有拆封的专业书籍。居家办公工作量多半不饱和,我们阅读资料、学习课程、深度思考、记录收获、与同事远程分享,与上级远程汇报。

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有人被动等待,有人主动选择。我们需要随机应变调整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

第三,充分利用隔离独处的时间,与自己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危机独处时刻,也是思考良机。往年春节,应酬多,娱乐多。今年春节,大众处于被隔离状态,应酬没了,娱乐减少,看似枯燥乏味,却是一个可以深入思考的机会。对我们而言,什么才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与死,幸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富有与贫穷。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布兰问父亲奈德:“一个人害怕的时候还能够勇敢吗?”奈德回答:“一个人唯有在害怕的时候才能够勇敢。”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勇敢和脆弱只有一线之隔,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和选择。年,住在大瘟疫席卷下的伦敦的大诗人多恩也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写下《丧钟为谁而鸣》,其中一段话广为人知:“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在深度心灵对话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轨迹,及时做好隔离期的心理干预。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自我察觉的方式。可以采用日记、随笔等文字形式,也可以采用口述形式,录制手机音频或视频;可以仅作自我觉察和交流;可以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布在朋友圈,邀请朋友围观和点评。有效的自我觉察才能适时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

第四,居家隔离期间坚持运动,既能增强体魄,又能开朗心情。运动除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肥瘦身之外,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受大脑指挥且可以使大脑的中枢细胞处于兴奋的状态,不断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和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因此对大脑中枢神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使大脑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灵活,有助于提高大脑机能;运动可以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防止大脑神经过度紧张,因此运动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舒缓压力;运动后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使得精力更加充沛,工作和生活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目前运动方式已不受场地限制,在家里只要有一块空地,一块瑜伽垫或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在各种健身运动软件的指导下,完全可以开展各项专业的健身运动。年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健身用户APP用户规模过亿,每用户日均使用20.17分钟,健身运动APP的用户人均安装数量为1.19款,有86.66%的用户倾向于只在设备上安装1款健身运动APP,安装2款的用户占比为10.76%。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1款健身运动APP已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健身运动需求。

合住者的心理保健

北欧五国,冬天的夜晚尤其漫长,然而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对待生活很用心,在看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乐于陪伴家人和朋友,一起做饭、用餐、聊天、阅读、游戏,在互动交流中,让琐碎平淡的生活小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他们充分利用聪明的大脑提出各种创意,搞出各种发明,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更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