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好大夫在线 http://liangssw.com/bozhu/13789.html 医院是防治新冠肺炎战役的主战场,那么疫情防控隔离点不失为疫情安全防控的第一道关,工作若有稍微疏忽便会遗患无穷。近日,我们造访了位于新元大道东段的区教师进修学校疫情防控隔离点(以下简称隔离点)。 在走访隔离点后勤保障负责人、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马大勇以及和他一起战斗的教职工们时,他们一点一滴的细密工作让我们深受感动。 后勤服务事务繁杂,从派送一日三餐,到准备洗漱用品、调试电视机、修马桶……,再到夜间值守,他们24小时在岗待命,忘我奉献,面对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的新冠病毒,守好隔离防控第一道关,构筑切断新冠肺炎传染源的“防火墙”尤为重要。 筹建隔离点,有许多事情要做:招聘厨师、保洁、保安,改造宿舍,筹备物资。 5天内,马大勇他们在7栋楼84个房间:去掉窗帘,腾挪柜子,更换空气开关,配备热水器、电暖扇,安装宽带、电视机,更换新床铺,备齐拖鞋、牙刷、牙膏等,连夜对房间窗户做安全防护……。 2月12日,隔离人员上楼时,他们仍在房间调试电视机、热水器,在没穿防护服的情况下,与隔离人员擦肩而过。 “防护服是紧要物资,要留给一线医护人员。”马大勇说。 作为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马大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担当起疫情防控第一责任。当第一批隔离人员进驻时,马大勇主动承担起送饭的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其他8名党员干部也投身岗位。 早上五点半起床,安排早餐、送饭……,最晚时,凌晨一点,他们才吃上饭,还要与保安一起巡逻,半夜为新到的隔离人员准备房间。一天下来,工作人员步行多步,腿都肿了,疼得晚上睡不着。 “以前不知道啥叫腿软,这回是真体验到了。”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勤职工周文峰笑着说。 他们贴心服务,给隔离点人员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看到隔离点11个月的孩子,马大勇想到孩子小,吃不了餐厅的饭菜,就把自己的养生壶送给孩子母亲,又专门买来了小米,让她给孩子熬粥。后来,马大勇又专门到胖东来超市为孩子购买了婴儿米粉、水果等。 面对一些情绪焦躁的隔离人员,马大勇他们除了加强白天巡逻、夜间监控外,更多的是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饭,早、晚餐是馍、菜、汤,午餐是大米,两荤一素一汤,还有水果,有时是卤面、炸酱面等,尽量不重样。隔离人员有什么需求,就尽量满足他们。他和巡逻队员还在楼下与隔离人员聊天、拉家常,做心理疏导工作。 “减轻他们的焦虑,让他们安安心心、安安全全地住到隔离期满,安全解除隔离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马大勇笑着说。 自2月8日到隔离点后,马大勇一直没有回家。家里的事情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他们的大儿子上高一,小儿子两岁半,77岁的老岳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需经常卧床休息,也跟着他们一块住,92岁的老奶奶因胯骨骨折,每周五都要去照看一天。 “她很理解我,每次通电话都说,你在那儿好好工作,家里都照顾得可好,不要担心。”提起妻子,马大勇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周文峰也一直没有回家,趁着采购物品之际,在小区楼下给妻子和两岁多的儿子打电话。“你要好好保护自己,我们在家等你回来。”万千挂牵,化作殷切叮咛。 周文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每天早起,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后,就开始送早餐、检修线路……像旋转的陀螺,忙个不停。 隔离人员房间的马桶堵了,周文峰带上工具、穿上防护服,第一时间维修。他不怕脏累,跪在地上,戴上手套掏出脏物,全然不顾汗水浸透了衣服、模糊了双眼。 57岁的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勤职工张明瑞,舍弃亲情、奉献大爱。他的妹妹突发脑溢血,昏迷住院,几天前,不幸去世。 噩耗传来,正在隔离点值班的张明瑞站立不稳,血压猛升,捶胸顿足:“我最小的亲妹妹……”火化遗体时,张明瑞请假回去,见了亲人最后一面。 “感觉很遗憾!”点燃一支烟,张明瑞长长地吸了一口,当时这边正忙,离不开人……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在马大勇的带领下,身为党员的魏焕玲、徐梦华、王世杰主动请缨,到一线执勤,陈正源、阎宜伟、徐晓皓等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全力守护好集中隔离的第一道关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