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5-31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去年年初的时候我考虑做一个无聊的统计,计算自己这一年去电影院看了多少片子。年终看了下记录,年看过16部电影,国产8部,海外8部,同行共13人,难得,一整年没有自己去过电影院。去过的8家电影院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济南两座城市。

现在评价一下这一年看过的十大烂片,下一期更新是佳片。(并不知下一期是什么时候)

评价标准结合个人观影体验(包含演员颜值、剧情合理性)、IMDB评分、获奖数/吐槽激烈度(炒作坑爹度)/票房、影片引人深思程度等。简单说呢,一句话——看完你会不会觉得不值票价?更有甚者,会不会后悔自己花钱也就罢了,还浪费了时间?

首先我要把这一年吃的亏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我们首先作出两个基本假设,1.观众不是cast里任何一人的脑残粉;2,看电影不只看脸。

若无知名大导、大制作、金牌编剧拯救,主创团队出现杨幂、Anglababy、赵丽颖等小花旦,或李易峰、吴亦凡、张艺兴等小鲜肉,这片子将很大程度上是豪华ppt风,或者是杂志封面的水平,还会带你发现小花旦小鲜肉的颜值死角。

主演是主持人,那么最好不要看,糯米9块9也是钱;如果导演是主持人,那就必然不能看,花钱事小,时间是买不回来的。

综艺改编的电影,充其量不过高成本的一期综艺节目,参考《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面对大导,被坑一次之后要无比警惕——虽然他们见多识广,拍出来的片子可能不会像上述三种情况一样烂得没救,但由于自身的高期待值,会让本来烂得一般的片看起来无比难忍受。比方《道士下山》,再比方《太平轮》。

10年前,我们心目中的烂片是《无极》《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10年过去了,烂片之王成了《栀子花开》《恶棍天使》,可见烂片和烂片之间,相隔好几座金马奖。

尽管如此,10年间,大导演大制作的水平还是比较稳定的——《无极》和《道士下山》的水平如出一辙,都是陈凯歌没带审美去片场一样(他带了审美的时候,比如《搜索》,还是值得一看的,我们就不提《霸王别姬》这种全面开挂的片子);《赤壁》和《太平轮》,风格媲美郭敬明,还都要分上下,搞的自己多宏伟一个故事,两小时说不完一样,这个吴宇森和执导《纵横四海》《英雄本色》那一个,大概不是同一人吧。

榜单来了!

第十名:《狼图腾》导演:让·雷诺

我不是原著粉,而且原著是高中时候看的了,印象不深,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讨好的。这片子取景很棒,主旨非常政治正确,选角也不错,配乐像草原、风雪、蓝天一样壮阔,明明都是很加分的样子。

渣就渣在台词。可能导演是法国人的缘故,片中有许多高度话剧化的语言表达,掌握不好中文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程度吧,大部分演员的台词都很僵硬(有人说,像雪窝里的黄羊一样),时时处处令人出戏。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打天鹅那一段,窦骁看见天鹅湖那一幕:“别打啦!天鹅多美啊!您看过天鹅湖吗!“OMG,somlodramatic…我真的笑出了声。

哦对了,还有一个大槽点,就是陈阵(冯绍峰)和嘎斯麦接吻那一段,这不能叫改编了!明明就是在亵渎原著啊!这个片子里,可以没有爱情线的...退一万步,就算你想有,你把它稍微补全点儿啊...

第九名:《太平轮》上导演:吴宇森

《太平轮》差强人意,我认为勉强值得一去。

吴宇森说他想拍一部类似《战争与和平》《日瓦戈医生》这样发生在动荡年代里诗意与伟大的爱情故事。在大环境背景下突出小人物的生死存亡,是艺术作品常用的方式,宏大的场面震撼人,细小的感情打动人,两种方式结合,再加上刻骨铭心的爱情,确实该是一部现实主义大作。

太平轮的悲剧发生时中国正经历着几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局,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前路彷徨,没有人有心情去关心这艘超载轮船上的千余条性命,灾难不过是一锅沸水中的一朵小小气泡,转瞬即灭。大约正是这种乱世之中个人命运的渺小打动了吴宇森,他在前半集《太平轮》中着力塑造的五六个主人公,不论是将军还是小兵,医生还是妓女,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被世界推动着,与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

然而这片子渣就渣在,分上下。这直接体现在导演对剧本的无力取舍,使情节冗余、节奏拖沓。当然也可能是吴宇森太爱自己的作品,舍不得剪罢了。这个《太平轮(上)》真的是望文生义,整个上部就是给每个人一个上船的理由。

第八名:《道士下山》导演:陈凯歌

槽点:

1.造型。赵新川和周西宇是现实主义的,彭七子又是完全写意的,何安下出场时是很写实的道袍,在赵心川抓药时却穿着一套大红苏格兰格子夹袄。

2.剧本及其改编。徐浩峰的《道士下山》原著改编成电影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异闻录”“志怪集”,只是用小道士何安串起来了一些小故事,既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没有健全的世界观。这些故事虽然有趣,但是没有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冲突,自然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3.创作与创新。《道士下山》和《无极》一样,体现了陈凯歌在支配自己不熟悉的类型和题材时的进退失据,并且想当然地加进许多效果和初衷完全相反的时髦元素,还不忘了夹带貌似高深的哲学或人生道理——带来的观影效果就是全程令人难堪的坐立不安。其实这一切早有征兆,不知有多少人在王宝强从地上捡起吴建豪扔过的飞刀时,立刻猜到他接下来会“出其不意”地射中靶心,或是当元华让陈国坤先行一步时,已然料到他会偷下毒手。

第七名:《澳门风云(二)》导演:王晶

剧情:还说得过去(相比下面的片子),并不会说很无厘头或者没有逻辑。

槽点:国语配音和字幕完全无法表现粤语文化的原貌。谢霆锋角色的名字叫小冷,杜汶泽角色的名字叫牛牛。猴赛雷啊,这是什么鬼。然而说粤语的小伙伴告诉我:小冷在粤语里是晒冷,是赌局名词,梭哈里Allin的意思;而牛牛的全名是牛必进,是一种扑克牌玩法。其实片中许多人物名字都与赌戏有关。而粤语版中那些潮汕话、客家话的桥段,变成国语,根本没人看得懂。大部分笑点都是粤语俗语加演员的浮夸表演,所以要真正看懂或者被这部电影逗笑最好是懂粤语及粤语文化,不然别人都在哈哈大笑的时候你还迷迷糊糊的。尤其是国语版,更加不能体现笑点,就像外国电影里面的笑点翻译成国语一样,毕竟语言及背后的文化有所差异。

于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粤语电影?英文法文捷克语(就是下面一个片),这些都是原声配中字,为什么粤语就不能上原声,而非要出一个国语版呢?退一步,即使国语版是必要的,为什么台词如此不走心...

第六名:《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导演:徐静蕾

这片子是我陪母上大人回味她那个年代的玉女来着。

剧情:一个受了情伤的姑娘来到布拉格,凭着一封信和一本速写本寻找几十年前奶奶在布拉格的老情人,顺便发现自己的真爱的故事。

全片看点有三:布拉格的风景、吴亦凡的颜值、灯光/布景以及一切可以体现美感的个体。

槽点:

1.细节缺失导致无法共情。男女主角第一次接吻的是电影开始后三十分钟。男女主角一见面自带背景音乐,不需要更多的介绍就互相认定了。但现在来看,它缺少让观众相信的细节铺陈,内心戏呢?相互了解、试探呢?说白了就是难以移情。

2.过度依赖场景,把电影拍成了ppt。电影里有太多场景都想做成海报,男女主角见面、男女配角求婚、吵架、奶奶的回忆,都在高喊“看我拍得多美啊(一股浓浓的范冰冰感是怎么回事)/多美的异域风光!/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特写、这条裙子和这个角度”然后在剧情需要调整节奏的的时候把这些场景重放一遍。

3.太依赖吴亦凡。老徐显然想利用吴亦凡的粉丝吸睛(而且做到了),只要拍吴,马上慢镜头、柔光,总之要多美有多美。如果允许有弹幕,满屏都是“看那大长腿”。对女主的刻画要弱很多,不讨喜,情绪化、矫情、太过偶像剧。这设置让我几乎忘记了,徐静蕾是我妈那个年代的女神啊。

第五名:《小时代4》导演:郭敬明

剧情:所谓主线待电影放了大半才理清,有两条:1,顾里子宫癌→为此打算跟顾源分手→叫席城来睡她,演给顾源看→不仅顾源看到,且所有人都跟着上来看到了→传统撕逼,各奔东西→癌症手术,握手言和→春天里的一把火。2,财务漏洞,要钱补救→父亲遗产,顾家兄弟找钱→找不到钱,顾源为爱接锅→顾里又一次找钱,发现线索→两兄弟依线索找到了钱→亿元户顾里→春天里的一把火。

槽点:

1.演技。男性角色演得作,作到让人不禁笑场。所有男人都是酷炫狂拽屌炸天的眼神,微笑,看似想变霸道总裁,但是举止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城乡结合部风情,仿佛在说:24K,纯帅。

2.三观。这片子告诉我们,有一种友谊叫包养式友谊,有一种沟通方式叫撕B,有一种NB是颐指气使…影片最后,钱权交易(宫洺)、奢侈拜金(顾里)、背叛好友(南湘)、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唐宛如)、阴谋诡计(顾准)、目中无人(叶传萍)、造假钻法律空子(宫勋、周崇光)都被大火烧死,唯一的平凡人林萧活了下去(然而这并不能体现三观的合理性)。

3.表达方式。单一又苍白,眼戏主要靠瞪,气势八成靠吼。要么就是哭哭哭,哭那么久,也没见谁眼妆花了。我只有一个疑问——你们用什么牌子的眼线笔?

个人感觉,《小时代》系列带给电影的影响是消极的。《小时代》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就是粉丝电影的产生和迅速崛起。结果各种名人都来拍电影圈钱了。后来就出现各种坑爹片,比如《后会无期》,《致青春》,《栀子花开》。让正经导演们怎么想?小时代这种电影让部分少女变得更加脑残,降低了她们对于电影的审美标准。放映厅的智商都被拉低了,影院排片也辛苦,出于现实不得不放小时代这种烂片,简直就是耻辱。

第四名:《怦然星动》导演:陈国辉

据传陈国辉从拍到制作一共用了一个月,估计这片子最烧钱的就是杨幂李易峰的片酬。逼格一向吊炸天的我为什么去看这么个动态ppt?当然是去给峰峰撑票房了,再就是20块钱的大众点评优惠券当时就快过期了...

明着说,这片子我看完,强忍着么有脱粉李易峰,回宿舍愤怒地刷了半小时峰峰路演硬照。当即决定,以后给我偶像买张票就够了,电影不看!毕竟寸金难买寸光阴。

剧情:两个人在一起-分开-再在一起-再分开-最后在一起。

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吐起。1.这部电影压根没有提到“心动”!男主女主相识于微时,在路边撸完烤串就爱上了。你们的内心戏呢?是因为双方颜值都太高所以没什么犹豫就开始谈恋爱么?快餐电影里的快餐爱情。2.90分钟之内的细节处理碎成渣。男主与女主再度相遇,然后呢?然后啥也没有了。所有的危机都在一分钟内解决。他们没事儿就坐坐气球,滚个床单。明明是歌手设定,男主都不用唱歌的。音乐人只听弹琴就决定帮忙做专辑了。3.李杨二人的演技堪称肆无忌惮,与恶俗老套的剧情相得益彰,让人不禁感慨“明星”和“演员”真不是一个意思。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已经为这部电影做了最恰当的解释,“乖乖靠脸做你的青春偶像,不要想什么打动人不打动人的”。

第三名《九层妖塔》导演:陆川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陆川电影,此前一直对他评价超高(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大概是年10月左右吧,刚对南大有一点点归属感的时候起,《南京!南京!》就躺在我的硬盘里,现在我快毕业了,这片子还是没有看…也许是因为《南京!南京!》总让我觉得严肃吧,似乎不是用来消遣的。然而看了《九层妖塔》,我对陆川一步粉转黑。

我本来想让《怦然星动》担任这个榜单的第二名,然而回头一看,陆川作为(曾经)与张陈吴齐名,叫过好也叫过座的导演,拍出这种鬼片,能忍?正所谓期待越高坑的越狠。

《九层妖塔》唯一的良心,就是特效。3D很逼真,电影里的许多大场面——打斗、风景刻画、就快从屏幕里扑出来的妖、棺材,都让这3D物尽其用,效果爆表。

无奈剧情太扯,根本不敢信这片子真是《鬼吹灯》改编的。选角也扯,有网友说,看到唐嫣赵又廷,就得撤...然而看到姚晨一脸冷峻地站在那,我只想说,翠平,别装了,快回去打麻将...

两个小时都在为陆川尴尬。

从此之后,我见到陆川的作品就绕着走。

第二名:《栀子花开》导演:何炅

自己回最上面那个总结看看,这个片子中了多少枪。

优点要啥啥没有,槽点数不清,我用一句话总结。

如果我先看了这个片,不会粉李易峰的。不为别的,就冲他接这种戏、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工作态度。

我引用了这片子监制、我的话剧男神黄磊老师的采访如下。

新浪娱乐:当初何炅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邀请您来做监制的?

黄磊:他去年夏天突然来找我,说他要拍电影,要当导演。我吓一跳,我说啊?...然后他就说,他完全没有任何拍戏的经验,他说您能不能给我做监制?我说行啊,我说你让我做什么呢?他说,也不用你做,他说只要你答应了,我的心里觉得踏实点,哈哈哈哈。

(个人理解:何老师要拍电影,只是挂名让我做监制,基于20年的友情,我答应了。)

新浪娱乐:为什么您一直说只给这部电影打60分?

黄磊:在我心里面他及格就好,他拍的及格就好。我们也不求分,也不求90分,及格。炅炅作为一个最优秀的主持人,他自己对自己的青春做一个纪念,拍摄一部电影。所以刚才我讲了,这是一部很小的电影。然后电影清淡,但不寡淡,他的感情还是有的。

(个人理解:拍的是何老师的青春纪念。能有60分就够了,这60分里有20年的感情分。)

新浪娱乐:这部电影的剧本您有帮忙把关吗?

黄磊:最早我看了剧本,他们也改了几次,我也提过一些意见。但是我也没有去给太强的意见说,我认为这个故事应该怎么样。因为电影完全是作者化,就是导演的感受是最强的。

(这个电影最初我也是给意见的,然并卵。全是何炅自己的个人感受)   

新浪娱乐:这部电影有哪些遗憾?

黄磊:很多,有很多部分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但是经验就是这样,第一不能重来,第二也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应该按照炅炅的想法才对,因为这是导演的作品。为什么我说60分呢?60分对于炅炅来讲就是分。观众愿意再给他加点分就加点分,如果观众说再减点分,减点分不及格也没关系,因为是第一部,也可能是炅炅唯一的一部。所以我觉得这无所谓,他不是个职业导演。

黄磊,你用一个采访,拉回了我的信赖啊。

第四名:《恶棍天使》导演:邓超

号主由于被这片子的烂惊呆,已经无法评论。简单说,这电影甩《栀子花开》二十多个《怦然星动》的烂。

我有小伙伴看完气的睡不着觉,真的。









































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