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大有乾坤。 文/林子 “这里有圆形的、椭圆的、三角形的、六边形的……”,在广州笔匠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二楼会客室,研发部经理刘旭怀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展示着各式形状的眉笔。 “做产品需要做到‘专一’,需要把产品做精做细”。正是这一份“求精求细”的态度,他在彩妆研发领域一呆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他最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能够把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洞察运用到实际的研发生产过程中,从而做出让消费者满意和认可的产品。 自动笔及电商带来的挑战 柳州是广西自治区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工业中心。“90年代初才刚刚切入化妆品这块,学的都是很粗浅的知识”,因此,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刘旭怀,最开始去了一家国有化工企业做了两年多的基础化工。直到年8月,他应聘了台湾洋吉集团旗下一家东莞的化妆品厂的工程师助理,这才开始真正接触化妆品行业。 “业内称为洋吉大学,很多人都是进去学习之后再自己出来闯”,凭借着在洋吉集团一年的学习和积累,刘旭怀很快掌握了彩妆研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毕业”后先后在东莞丽娜化妆品厂和义乌利美化妆品公司任研发部主管和研发总工。年,在工厂设备都没装完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加入广州笔匠并担任研发部经理至今。 ▍广州笔匠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刘旭怀 据刘旭怀介绍,做木杆笔的设备和铅笔的设备是一样的,因此刚开始不止做化妆笔,铅笔也做,由于铅笔费的人工物力跟化妆品一样,但铅笔几分钱一支,没有利润,年就不做铅笔了,开始专注于做笔类化妆品,给国内品牌如卡姿兰、巧迪尚惠等做配套,“年至年,市场需求最旺的时候,最多给个品牌代工”。 年后,彩妆市场的兴起,吸引了许多做洗涤护肤的企业切入彩妆领域,彩妆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技术研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各种形式的创新接踵而来。后来,时尚、便捷的使用体验使得自动化妆笔开始流行,木杆笔逐渐退居“二线”,这给研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自动笔不像木杆笔,笔芯外面有木杆包裹着,因此对笔芯的韧性要求更高”。 除此之外,电商渠道的兴起,也对笔类产品的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旭怀指出,“要在笔芯变得更细更小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运输的过程中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折断,这不仅需要在包材上下功夫,笔芯也需要在耐高温等方面达到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发物流的时候,你不知道它在车厢里被摆在哪个位置,如果是摆在顶上,运输的过程中受到太阳暴晒,车厢温度升高会使笔芯变形甚至融掉”,他坦言,以前给品牌做代加工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多,但如今随着电商、微商客户的增多,产品比较依赖物流,因此,物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成为了工程师需要攻克的难题。 “在保证使用品质不变的条件下,还要让它韧性更好,能耐更高的温度,这是当时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在刘旭怀看来,解决方法便是不断寻找合适的原料,改进配方结构,为此经过了一年多的改良,目前这个问题才被基本攻克了。“国标要求保证45度,24小时不变形,而我们的内控是要求做到48度,72小时不变形。” 在矛盾的需求中寻找最佳平衡点 在年以前,彩妆产品消费群体主要是35岁以上女性,到年后,彩妆产品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而这些年轻女性对彩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彩妆的研发更多的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研发。 刘旭怀表示,由于不同形状的笔锋画不同的眉形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刀锋形的画宽眉会更好画,其他还有椭圆的、三角形的、钻石形的、六边形的等等,因此,根据眉形的流行趋势,每年要开发很多不同形状的模具,“形状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不像以前就一个圆形的。去年流行印章眉膏,我们就做了各种带星星、桃心印章的眼线液笔,去迎合这部分消费者。” “相对护肤,彩妆市场的变化更快”,刘旭怀认为,彩妆开发有“周期短、更新快”的特色,无论是成分、技术、功效概念,还是流行色彩、时尚妆容或者包装革新,都可以掀起彩妆消费新浪潮。因此,工程师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紧贴时尚潮流趋势,但是在紧跟潮流的同时,还得做好品质的把控,“需要平衡好市场潮流研发和本质研发”。 其中,最让他骄傲的是他7年研发出来的一款眼线眼影两用笔,笔的一头既可以画眼线又可以画眼影,另一头则是一个可刷睫毛的刷子。据他介绍,这款产品是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开发出来的,这款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很快拿了第一批货的客户就过来返单,在化妆品店和电商平台都卖得很火,并成为笔匠的经典产品之一。 据刘旭怀介绍,笔类产品的创新主要在包材和内料方面,目前研发的热点主要在于做不同的组合,让产品的功能更丰富。例如,以前消费者是先用细的眉笔画眉毛轮廓,再用粗的眉笔去填充,但现在的消费者希望用一支眉笔就能把整个眉毛画完。因此,“工程师就要想办法让一支笔除了能画轮廓、填充眉毛还得配个刷子。” 但有些需求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却很难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刘旭怀表示,一方面国内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一方面化妆品消费税的降低使得国外产品不断进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会提出很多专业性的要求,但很多要求本身就是矛盾的,满足了这个条件,另外一个就会被削弱。” 他举例,很多消费者希望眉笔用起来很顺滑,既干爽不粘腻,又希望妆效更持久,但这本身就有个矛盾点,如果笔芯顺滑柔软的话,相对会偏油性些,从而持妆效果就差了;如果增加持妆效果的话,笔芯相对会硬些,那么用起来就不会这么柔和,“只能从中找个平衡,不能为了满足一个就把另外一个牺牲了。” 国内研发还处于模仿和跟风的阶段 在欧莱雅集团、联合利华等通过各种方式抢占全球彩妆市场时,本土彩妆品牌中依然跟风者不少,创新者寥寥无几。 “独创的东西也会有,但是比较少”,对此,刘旭怀认为,生产企业毕竟没有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做基础研究,更多的是从供应商那购买原料过来,再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资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做一些调整。这就导致国内企业总是跟着国外的潮流走,国外推出新的东西,国内企业就去模仿,没有自己的创新跟研究。 他举例,比如,目前笔类产品研发的难点是眉笔如何持妆效果更久。“现在我们保证这个妆效持续3个小时还可以,但消费者希望持续7、8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和口红一样喝水的时候不沾杯,画一次就不用再补妆了。”他表示,眼线笔、唇线笔可以做到,眉笔却不太容易做到。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原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筛选直至找到合适的原料。 “首先你要有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在刘旭怀看来,之所以国内对原料的研究不如国外透彻,一是因为国内化妆品发展历史比较短,化妆品原料都是靠进口过来的,最新的原料一般不会第一时间进入国内,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有企业开始切入这块,不像国外做化妆品原料生产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技术积累很深厚。 其次,国内新原料的申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国外,申报时只要拿测试数据与报告出来,就会比较容易,国内更多的是在现有的原料上做一些技术改进和品质提升。除了新增困难,国内化妆品目录里面每年还会删掉很多原料,以前可以用的,现在经过长期测试发现会有不好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多,反而是越来越少”。 “国内企业往往追求短期效益,希望工程师能短期开发出产品,马上投入市场并产生效益”,刘旭怀表示,国外大型化妆品企业相对开发周期比较长,有自己明确的产品开发目标和开发计划,短期内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后能做出一个跟现有产品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技术方面有很大突破。另外,他表示,“国外开发一个产品,除了做出来外,还会经过一系列测试,保证产品做得没有问题后才能投放市场。而国内模仿一个产品,可能模仿得有七八成像了,就赶紧投入生产,占领市场。国内的企业是要先生存下去,没有更长远的计划。” 此外,他还认为,这也与当下彩妆的研发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工程师更多的是根据业务部接受到的客户信息和反馈做一些开发和改进,而自己提出观点并且自主创新的相对少,“基本上整个研发都围绕生产去做”。因此,作为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彩妆委员会发起人之一,刘旭怀也希望,“借助彩妆专委会的成立,能整合更多资源,有更多机会去跟别人学习,尤其能够跟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得到更多技术支持。” 往期回顾 师说 王明镜:30年真实之路 师说 施昌松:以人为本,向光而行 师说 张太军:做一个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人 师说 古玉龙:我的万分之一,消费者的百分 之百 师说 霍刚:愈钻研,愈年轻 师说 夏冷:因为热爱,所以敬畏 师说 李慧良:站在高处的忧虑者 师说 RogerAi:工程师要有情怀,更要有舞台 师说 郑如娟:做一名接地气的彩妆工程师 师说丨EddyHe:研发就是一群聪明人去做一件 傻事 师说 叶琳琳:从博士到技术网红的蜕变 师说 董鹏程:时刻对产品、消费者和企业负责 师说 曾万祥:做好东西才有好回报 师说 蒋丽刚:1%如何炼成 师说 邓燕民:10年是技术研发人员的起步阶段 师说 段国梅:研发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 师说 姜义华:上游的水平决定了下游的质量 师说 李洪海:走出舒适区 师说 刘山:从工程师中来,到工程师中去 师说 向文浩:好产品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做出来的 师说 庞义:用阿尔法狗的“嗅觉”引领创新 师说 张忠伟:在我手上,从未出现过抽检不合格 师说 谭涛:就算不存在完美,也要力求做到 99% 师说 杨珂:研发的土壤就是工程师自己 师说 王文昭:研发的G点在市场 师说 刘向前:当下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师说 范皓然:化妆品技术交流的筑桥者 师说 CeciliaAlmasio:一个意大利工程师眼中的 中国彩妆市场 师说 杨子彬:一名88岁老协和人对化妆品研发 的新期待 师说 吕智:从高露洁到相宜本草,困难会有, 困惑不再有 师说 廖霖峰:“广东20%的企业面临被淘汰” 师说 邱晓锋:代工企业要带给客户更持久的 价值感才能生存 师说 翁玉萍:中草药应成国产化妆品的护城河 师说 方电力:代工企业的格局有多大,舞台 就有多大 师说 温俊帆:气雾剂类化妆品需要更多竞争者 师说 何秋星:是师者,更是连接企业和学生的 “纽带” 师说 王晶:模仿的终点不是模仿,而是原创 师说 廖广光:功效化妆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师说 张思诺:彩妆研发不只是门技术活儿 师说 芦泽庆治:立足中国的研发,有更大的 空间和未来 师说 董义伟: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外资的重围? 师说 张婉萍:产、学、研,任何一环都不能掉 链子 师说 毛勇进:小实验室越来越难,大平台是主流 师说 刘纲勇:化妆品科研未来分工将越来越细 师说 蔡昌建:彩妆研发与艺术品创作有着同样 快感师说 班育安:“工程师老板”提升了整个行业 的进入门槛 师说 林丽隽:彩妆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待完善 师说 廖文贵: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发明 师说 李坚瑜:彩妆研发是一条学无止境的道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青眼资讯 ▲ 不一样的视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